找到相关内容1297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月溪法师讲大乘八宗修法(1)

    灰尘拭去黑板变为明镜。将一切思想,当知真性非从思想而有,非从起思想而无。思想一起,真心变为假心;灰尘一来,明镜变为黑板。不是有轮回吗?   如:“亦有亦无”,亦有亦无的解释,就是心中思想的念头...唵阿密栗帝吽癹吒。 三遍   ◎赞佛   法王无上尊,三界无论匹,天人之导师,四生之慈父,我今暂皈依,能三祗业,称扬若赞叹,亿劫莫能。   ◎礼佛   天上天下无如佛,十方世界亦无比,世间所有我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289257.html
  • 论师的“时间”观

    阿罗汉圣者,身在欲界,虽入定,还是成就少欲、羞惭、触食、意思食、识食。信等五根与少欲等诸法虽不现前而可成就,由此肯定:它们必是过去、未来实有之法(535下--536下)。   二、《大毗婆沙论》主的...的问题:大众、分别说部认为:阿罗汉已断一切烦恼,故阿罗汉不会退;而有部却认为:时解脱阿罗汉若遇退缘,还会现起烦恼退。既然阿罗汉已断所有烦恼,何以还会再现起烦恼退呢?原来有部是三世实有论者,以三世实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589881.html
  • 小乘佛教哲学研究

    一种微细的心,即细意识,正是由于此心的作用,人才有了相续不断的心理活动。此细心极为微妙,非类眼所能察见,所?quot;细微难言,难可设施"。据说,人即使进入了定,细心仍然存在,由于细心的作用,人因此...四大元素构成的,人的精神是由多种心理要素,如受、想、行、识等构成的,一旦四大元素和各种心理要素分离,生命则立即消亡,精神世界也随之消失。所以佛教认为人生具有生、住、异、,世界具有成、住、坏、空,世界...

    成建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391557.html
  • 迈向佛家型般若治疗学的建立——以《金刚般若波罗密经》为核心的展开

    污染,故可以令人无余涅〖FJF〗B231〖FJJ〗而灭度之。“无余涅〖FJF〗B231〖FJJ〗”者,无习气烦恼,圆满清净也,当一切习气,令永不生,方契此无余涅〖FJF〗B231〖...其为“无实无虚”。离相非出离割裂之谓也,而 离而不离,以其离而归返于寂灭,然即寂即照也,即即生也。“般若空智所以示现离一切相而归本于实也”。   【持经功德分第十五】,依此般 若空智而持守勿失,...

    林安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491607.html
  • 持诵《普贤行愿品》速得成就的道理——益西彭措堪布

    ,无不周遍。对这广大不可思议的称赞妙行,哪怕一刹那生起渴慕仰求之心,功德也无量无边。   例3:《悲华经》上说,往空中撒一朵花供养十方诸佛,能引生直到一切苦也无有穷尽的大福德。又如亿耳阿罗汉,...我礼敬一切人,愿我未来际称赞佛的功德,愿我在一切佛前献上广大供养……”这样,一条条地真诚发愿,再看身体——皮肤、容色、肌肉、眼睛、舌头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普贤行愿品|普贤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6373791663.html
  • 弘一大师文学集学习笔记

    莲池大师)   达者明达也,一个十分明达之人,无论遇到什么事,自然都能心境一如,不被境转,听任逆缘恶境自生自。佛说: “若见如来者,如来心自在,常在处,不出亦不入,内外平等故。”若能如此,自然如...义,而宣公真于六年后入,师作诗悼曰:“宣有宣无空泯迹,化来化去别有天。前人后人无古今,乃心乃日同了缘。”师徒两人之间,微妙的因缘,也算得上是一件公案,答案就待日后告白于世。师在给后学的信中曾言及:“...

    化来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54092324.html
  • 一念之间(下)

    ,当处出生,   随处。”的道理。   生:当从何处观察起?   师:先从自己观起,后观一切外境。每人皆有身与心,观身知“无常”,观心觉   “生灭”,既察生灭,便知无常,既是无常,何需执...   生:为何要息灭贪、瞋、痴?   师:“息”者屏息诸缘,“”者勿生一念,因烦恼,故“息灭”。   一、“贪”即贪爱,顺境而起贪,心想欲取。   二、“瞋”即憎恨,逆境而起瞋,心厌舍去。 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03092390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八)

    的话,这时的有为相是暂时与涅盘同像。「暂时」不算住寿,即使是真涅盘也不是住寿呀!不知道梵语中有没有「住寿」这个词,如以增加寿命为住寿,那么,翻译为「住寿」就不合原意了。   又,得三昧的人,入定之...而不随之。以慈悲方便力故,不令堕落。如是者,则同定为喻也。   又退转者,虽有本愿,以福德智慧力用薄故,不能自出。如入贼陈②,皆愿欲出其身,力方便者,乃能得出,无力者,虽有其意,不能得出。又如说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093151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四)

    ,是心虽欲愿作佛而不能得。」   ⑧有余涅盘:指断除贪欲,灭绝烦恼,已除生死的因,但前世惑业造成的果报,身即肉身还在,仍然活在世间,也还有思虑活动,是不彻底的涅盘。不仅除生死的因,也生死的果...两法;三、罗汉临涅盘时,得空空三昧,已断除一切爱著,本来的习惯性的烦恼已经除,和得无生法忍菩萨类似,内心空寂,犹如涅盘之後。果真如此,试问:爱著的习惯性残气又由何而生的呢?这个问题在前章已问过,不再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5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)

    状态中,不但除生死之因,也生死之果,原来的肉身不存在了,思虑也没有了,不再受生。   ②这里所据的是《大智度论》卷十所说:释迦「立七住中,得无生法忍,心行皆止,欲入涅盘。尔时,十方诸佛皆放光明,...  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)   复次,若欲求其实事者,唯有圣人初得道时,所观之法,一切戏论,毕竟寂灭相,此中涅盘相、生死相,尚不可得(26),何况四大五根?如是,不应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8.html